科技日報記者 張浩
“北極航道”項目是俄羅斯北極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俄羅斯政府授予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北極航道基礎設施運營權,負責實施“北極航道開發”聯邦項目,并參與2035年前北極航道發展計劃和俄羅斯2030年前社會經濟發展計劃中的“全年北極航道”倡議,目標是將北極航道建設成為連接歐亞的高效運輸動脈。
9月22日,中歐班列遭遇波蘭封鎖。然而就在同一天,寧波舟山港——首條中歐北極集裝箱快航航線正式開通。
“這艘船歷史性的首航值得特別關注,它目前正在從中國寧波港駛往英國港口,目標是在18天內經北極航道抵達英國港口,時間上要比傳統航線節省22天。”俄羅斯國家北極發展委員會副主席、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北極事務特別代表弗拉基米爾·帕諾夫日前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這樣說。

航行安全保障北極航道
談到北極航道的運輸量,帕諾夫充滿信心。他說:“我想特別強調一下現在正以循環鏈接形式展開的貨運線路。這在幾年前還不存在,如今已形成一條橫跨歐亞大陸的貨運洪流。如果看一下目前的數據,一切欣欣向榮:去年集裝箱貨物,特別是過境貨物,運輸量達到17.6萬噸。截至今天,今年的轉運量增長了56%,達到27.6萬噸。”
為什么在短短幾年里,北極航道貨運量就有了大幅增長?帕諾夫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航行安全。他指出,當前地緣政治對海上運輸的穩定性有極大影響,馬六甲海峽的海盜活動相較去年也呈指數級增長。而在北極航道上永遠不會看到海盜,這是一條安全的替代線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
位于圣彼得堡的北極和南極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北極航道未來50年冰況趨勢將保持不變。帕諾夫說:“我們必須假設北方航道上會一直有冰,還有風,風可以改變冰塊的方向或使其更靠近大陸。我們在過去3年中通過在東段部署核動力破冰船值守,為航行提供了保障。夏季和秋季,北極航道雖通常沒有冰層,但仍然有可能因為風移動冰蓋造成航線阻塞,為此我們正在確保永久部署核動力破冰船。如果在東西兩個地點都部署核動力破冰船,將為航行安全提供保障。”
重塑國際海運的重要線路
對于北極航道將重塑全球航運體系的說法,帕諾夫表示,19世紀末20世紀初,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的建設打造了當前的國際海運航線。北極航道是近100年內才出現的具有商業可行性的海運線路,它也可能是改變全球物流線路的最后一條海運線路。
帕諾夫強調,經濟是北極航道開發的主要驅動力。北極沿岸地區礦產豐富,俄羅斯對這些地區的開發推動了北極航道走向成熟。在該地區采礦或實施其他項目,北極航道是進行補給和運輸的唯一途徑。他表示,回顧過去10年乃至之前幾十年涌現且已投入運營的北極沿岸開發項目,就會發現北極開發的速度提高了一個數量級。在礦產開采、能源開發的同時,俄羅斯現已轉向北極航道的速度管理。帕諾夫說:“之前我們主要管理的是安全,目標是將船只安全送達目的港。現在我們管理速度。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和技術,當我們開始管理速度,就意味著開始管理經濟。”
據帕諾夫介紹,北極航道的通航時間并不限于夏秋兩季,北極航道中的喀拉海航段全年都可通航,目前俄方還開通了從維爾金斯基海峽到沿海海峽的東段航線。但他同時強調:“這些航線的利用率還不高,而且不定期。目前,整個航線全年都可航行。唯一的問題是如何使東段航線使用率更高,更為固定。”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更多破冰船和更多極地級船只。“我們正在朝這個目標努力,目前已有8艘核動力破冰船,還有4艘正在建造。我們還需要建造與破冰船協同使用的極地級船只。如果要給出一個時間的話,我認為大概還需要5年左右。”
基于互利互惠的現實考量
帕諾夫表示,在過去兩年里,圍繞北極航道的國際合作主要通過兩種形式進行。
一種形式是政府間合作,就如中國與俄羅斯兩國政府之間的合作。雙方目標一致,就是打造一條符合兩國利益的安全航線,促進雙方貿易往來。近年來,中俄兩國圍繞北極航道合作取得積極進展,貨物吞吐量和雙邊貿易都呈現增長態勢。2024年中俄兩國主管部門成立北極航道合作分委會并召開第一次會議,目前正在籌備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另一種形式則是企業間合作,其中就包括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與中國新新航運公司的合作,雙方的接觸從2014年就已開始。
帕諾夫強調,北極航道的國際合作不是基于地緣政治,不是基于當前局勢,而是基于互惠互利的現實考量,最重要的是由經濟來驅動,這將構成北極航道長期穩固發展的基礎。“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建立一種對雙方都有利的模式,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長期戰略。”帕諾夫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