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10月以來(截至10月29日),全國平均氣溫11.1℃,接近常年同期,呈現出‘前暖后冷’‘北冷南暖’的特征。”31日,在中國氣象局舉行的11月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高榮介紹說。
高榮表示,10月以來,我國冷空氣活躍度較9月增強,共出現三次冷空氣過程,接近常年同期,強度均屬一般。其中,16日至21日過程相對較強,導致中東部大部地區降溫8℃至14℃,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等地出現雨雪天氣。
季節進程監測顯示,目前北方大部地區已進入冬季。與常年同期相比,我國多地入冬時間呈現顯著差異。東北地區南部、華北東部和南部、西北地區東南部、華中西北部及山東中東部、貴州中部、新疆西北部等地入冬偏早5天以上,其中華北東南部、山東中東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貴州中部等地偏早幅度達10至20天,局地超20天。與此相反,黑龍江西北部、吉林東部、內蒙古中東部、西北地區中部、四川中西部、西藏東部等地入冬偏晚5至20天,局地偏晚20天以上。
針對公眾關心的今冬氣候背景,高榮介紹,截至2025年9月,赤道中東太平洋處于ENSO(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的合稱)中性偏冷狀態。基于國內外數值模式和海洋大氣演變特征的綜合分析,預計今年秋季后期將進入拉尼娜狀態,并持續至2026年初,隨后轉為ENSO中性。此次拉尼娜狀態持續時間較短,形成拉尼娜事件的概率較低。
高榮表示,在此背景下,預計今冬全國平均氣溫接近常年同期至偏高,降水總體偏少,呈“北多南少”分布,南方地區發生大范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的風險總體較低。同時,今年冬季氣溫階段性特征明顯,冷暖起伏大,華東南部、華中東部、華南東部等地降水偏少。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