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世界開放大勢和各國開放如何演進?跨境數據流動能否更好支撐協作式人工智能與數字服務貿易?記者30日獲悉,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將舉辦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屆時發布的《世界開放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將對上述前沿問題進行分析與回答。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廖凡介紹,今年《報告》首次邀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主持撰寫專章,引入全球前沿思想。同時,《報告》系統梳理了全球在數據合規流通等領域的實踐,深入分析金磚國家及新興經濟體如何通過合作推動工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并展現中國通過產能合作與技術共享為全球南方工業化提供的“中國機遇”與清晰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團隊將開放指數的測度時間回溯至1990年,時間跨度從17年擴展至35年,為分析全球開放態勢的長期演變規律提供更堅實的數據支撐。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主要負責人王雪坤說,《報告》首次發布1990—2007年世界開放指數數值,全景呈現1990年以來世界開放的總體走勢,重點分析2024年以來的世界開放大勢。聚焦世界開放熱點議題,深入剖析自由貿易同保護主義之間的角力、全球開放合作與經濟安全等。
記者了解到,在11月5日舉辦的第八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世界開放報告》發布暨國際研討會上,國內外政、學、商知名人士將圍繞世界開放最新熱點、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系列舉措與成就等深入研討,為推進經濟全球化正向演進建言獻策,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中國智慧。
《世界開放報告》是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的旗艦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和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共同主持撰寫,于2021年成功首發,至今已歷時五年。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