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添福
10月,海拔30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牧草漸黃。但當地一處池塘內,體長十多厘米的小龍蝦,不時揮舞雙螯,緩慢游弋。捕撈幾只,個頭最大的,重達70克。
從碧波間“草膘”小龍蝦的矯健身影,到高原烏菊在秋風中搖曳的金色花海,昔日,以牛羊牧歌為主旋律的烏蘭草原,如今奏響多元發展的新樂章。這一切,見證著科技援青在高原迸發的強勁動力。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后,科技部啟動對口支援烏蘭縣。十五年來,科技部在政策、項目、資金、平臺、人才等方面大力開展科技援青與合作,青海省、州、縣傾心盡力做好服務保障,青海省科技廳加大支持力度,從第一批援青干部張兆西的開拓,到后來趙谷聲、竇錦兵、許洪彬的堅守,再到今年唐松的接續奮斗,來自科技部的援青干部引入專家團隊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實施優質專用品種培育引進,建設“互聯網+旅游”綜合示范體系,以新質生產力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
2022年,烏蘭縣成為首批通過國家驗收的47個創新型縣(市)之一。北京、南京、哈爾濱等地高校和科研機構在烏蘭建立科研項目基地,支撐本地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帶動小龍蝦、枸杞、藏羊、菊花等特色產業快速發展,這片古老的土地正煥發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草膘”小龍蝦跨界上高原
“我們的小龍蝦8月下旬開始上市,一畝池塘能捕撈200斤,按每斤40元的價格批發,收入很不錯。”烏蘭縣康鴻農牧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馮明軍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與烏蘭草原哺育的草膘羊一樣,當地人稱這是“草膘”小龍蝦。供不應求的“草膘”小龍蝦跨界上高原,源于2022年的一次考察。當年年底,來自科技部的援青干部帶著愛鼓搗新鮮事物的馮明軍,去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考察。
作為半農半牧的高原縣,彼時的烏蘭,甭說小龍蝦,連正規的水產養殖都少見。
“我的溫室大棚的棚頭,都有蓄水池,可以當養殖場地。”考察完畢,馮明軍仍將信將疑,“要不,先引過來試試!”
2023年3月,20萬尾小龍蝦水花苗跨越3000公里,在烏蘭縣安家落戶。2個月后,螞蟻大的水花苗,長到5厘米。
此時,小龍蝦要投放到室外,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池塘。“援青干部帶著我們滿縣找池子,”馮明軍笑著回憶,“最后,我花了10萬元,包下了一處池塘,又找到了另一塊100多畝的池塘。”
此前,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專家提醒馮明軍,得把池塘內的魚全部清理干凈。
“我當時想,我花了這么多錢,把魚全滅了,最后我一分錢都沒有了。”馮明軍最終沒舍得。一語成讖,當年捕獲的小龍蝦,個頭最大的,還不到30克。
結果不如人意,但馮明軍篤定,按照專家的意見,在烏蘭縣養殖小龍蝦,這事能成。
種水草、改池塘,2024年,馮明軍再次引進20萬尾小龍蝦水花苗。“投進去,啥也看不見,但得不斷喂養。”馮明軍說。
到了8月,池塘內能聽見小龍蝦活動發出的聲音。有人提議,抓著試試。下地籠,倒出一盆……馮明軍心中有了底氣,個頭最大的,重達60克,這意味著打破了小龍蝦高海拔養殖紀錄。
2024年底冰封前,馮明軍在科研人員指導下試驗小龍蝦的越冬問題,2025年池塘解凍后,水草下發現紅彤彤的小龍蝦,“這把我樂壞了,小龍蝦在高原地區可以安全越冬了。”
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分院高級工程師鄒作宇告訴記者,該院選育成功的寒地小龍蝦,更適合高原氣候,且成活率高、生長性狀好。
“南方市場的小龍蝦7月中旬時,供應已不足。青海的小龍蝦8月開始捕撈,完全可以進入北上廣深市場。”鄒作宇說,烏蘭縣的小龍蝦產業漸具雛形,未來,可以成立產業聯盟,打造苗種培育和養殖地方標準。
高原烏菊成致富引擎
菊,在我國種植歷史超過3000年,兼具觀賞與藥用價值,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自然條件下,菊花一般分布在海拔1600米以下,人工栽培的露地菊花,海拔也止步于2300米。
2018年,來自科技部的援青干部找到了南京農業大學,這里有全球最大的菊花種質資源庫和強大的研究團隊。

為了打造適合烏蘭縣的產業扶貧項目,南京農業大學菊花創新團隊申報了青海省科技廳科技合作專項“園林小菊新品種高效栽培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從151份材料中篩選出適合青海地區生長的園林小菊102個,其中,推廣示范了20個品種。
如今,種植在烏蘭縣的青海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的菊花,不僅突破露地菊花種植紀錄,成為一道風景線,而且通過深加工,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金名片。
2024年開始,青海省農林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等繼續合作,開展青海省重點研發與轉化計劃項目“菊花特色衍生品精深加工技術引進與轉化”。
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教授王海濱介紹,本次選用高原烏菊開展功能性產品技術引進與轉化,研發高原菊花枸杞原漿、菊花復配“去火”飲料、烏菊護手霜、烏菊眼罩等特色飲用衍生品和菊花日化用品。
“菊花可以去火,菊花配著枸杞泡水喝,兩者是絕配。”王海濱介紹,青海省海西州枸杞產業已形成規模,“我們把菊花跟枸杞融合,提取有效成分,開發不加一滴水的菊花枸杞原漿。在南京,去年菊花枸杞原漿銷售額上千萬元。”
菊花創新團隊還研究剖析了菊花揮發油成分,明晰了抗菌功能。王海濱說,利用烏蘭縣等地的菊花,生產的“南農印象”潤唇膏,兼具美顏、保濕功效,一個月也能銷售上千支。
“我們不斷創新高原菊花精深加工產業‘育+產+加’一體化新模式,”王海濱說,希望解決我國菊花精深加工產品少且功效不明確、產業鏈偏短、附加值不高、產品競爭力不強等問題,為高原特色產品研發和產業鏈提質增效提供科技支撐。
烏蘭縣委書記蔣冬梅此前表示,援青干部精準對接資源優勢與發展需求,積極引入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科創成果全面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有力帶動縣域農牧業向特色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同時,他們在文化交流、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經貿合作等多領域搭建橋梁,拓展合作的廣度與深度,使援青工作有特色、有亮點、有成效,形成了廣泛且良好的影響力,為全縣各項事業繁榮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提供了強勁動力。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