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短短兩天,國產創新藥物就開出了5張出海大單,其中多個交易總金額超10億美元。10月16日,深圳普瑞金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旗下細胞療法公司Kite Pharma就體內原位編輯療法達成合作,交易潛在總金額達16.4億美元;17日,翰森制藥集團有限公司與瑞士羅氏集團就靶向抗體偶聯創新藥物達成許可協議,交易潛在總金額達15.3億美元……前沿領域、創新靶點、國際大單,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實力不僅獲得國際認可,也得到跨國大藥企的信任與垂青。
“十四五”期間,國產創新藥獲批上市數量穩步上升,出海交易屢爆大單,完成了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的深刻蝶變。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生態持續完善,全球競爭力顯著提升,不僅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硬核”增長極,更在國際生物醫藥舞臺上實現了從“跟跑者”到“關鍵貢獻者”的轉變。
把握機遇,逐浪潮頭
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滲透,讓藥物研發從“大海撈針”轉向“精準導航”?!笆奈濉逼陂g,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瞄準新技術帶來的變革與機遇,主動擁抱人工智能、虛擬細胞等前沿技術,為藥物研發裝上“智能引擎”,打破傳統研發的時空桎梏。
“我國在研新藥數量占全球比例超過20%,躍居全球新藥研發第二位。”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紅介紹,我國自主研發的抗腫瘤藥品澤布替尼在多個國家獲批上市;舒格利單抗、恩沙替尼、谷美替尼等多款國產創新藥陸續獲批上市,填補了相應領域國產創新藥的空白。
國產創新藥上市步伐加速的背后是生物醫藥產業對于變革性技術深度應用?!皩⑺幬锏膫鹘y研發周期壓縮90%是我們的目標。”中科計算技術西部研究院研究員、圖靈·達爾文實驗室副主任趙宇表示,利用計算醫學技術建立起腫瘤患者的數字孿生和藥物模型,不僅可以開展醫藥創新研發相關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還能覆蓋分子設計、逆合成分析、工藝開發、臨床試驗等關鍵環節,加速新藥研發,成為生物醫藥產業的強勁發展“引擎”。
“集成人工智能、量化模擬和高通量篩選的創新平臺,不僅提升研發效率,還助力突破現有壁壘。”劑泰科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賴才達說,以納米遞送這一細分賽道為例,肝外遞送仍是業內難題,但通過人工智能納米遞送平臺輔助開發,能夠發現精準靶向多器官和組織的創新納米材料,加速多種疾病的新藥研發。
生物醫藥產業里從不缺乏新賽道?!笆奈濉逼陂g,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精準把握技術革命與需求升級契機,構建起創新引領的產業發展格局,在納米載體、抗體偶聯藥物等多個新賽道逐浪潮頭。
研發實力,國際認可
10月17日,中國1類新藥庫莫西利膠囊在2025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年會上發布了臨床數據報告。這一新型細胞周期依賴性激酶(CDK2/4/6)抑制劑由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
近年來,登上國際學術大會報告臺的中國新藥臨床試驗不斷增加,通過臨床試驗直接對標國際明星藥物的中國創新藥也不斷以硬核數據證明實力。安羅替尼聯合貝莫蘇拜單抗的組合療法在肺癌、結直腸癌等多個適應證上“頭對頭”與全球“藥王”K藥(可瑞達)開展試驗研究,提供了更優“中國方案”;雙特異性抗體新藥依沃西也在“頭對頭”試驗中被證實能顯著延長腫瘤患者無進展生存期……
從仿制跟蹤到成為國際學術盛會“常客”、敢于與“藥王”PK并在療效上“超車”,中國生物醫藥產業以創新實力獲得國際認可的背后,是數十年磨一劍的砥礪創新。
“在充分認識‘源頭創新’重要性的基礎上,中國創新藥企不斷探索‘深水區’,開展基于疾病發生發展的生物學機理創新,推動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轉化醫學創新,陸續收獲國際化創新成果?!敝袊镏扑幱邢薰臼紫瘓绦虚L謝承潤表示,公司當前的年研發投入已經超過40億元,自主搭建了覆蓋雙抗、小干擾RNA(核糖核酸)、基因治療等前沿領域的技術平臺,與數百家頭部醫院緊密合作,逐漸獲得沖擊全球首創、同類更優的底氣。
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我國創新藥對外授權交易總金額近660億美元,超過2024年全年的519億美元。中國創新藥企通過對外授權、投資并購等靈活多樣方式加快融入全球頂級創新俱樂部。
“十四五”期間,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完成了歷史性跨越:在醫藥領域,“中國”不再只是仿制藥和成本優勢的代名詞,而是跨國藥企、全球投資者關注的重心。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