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添福
10月21日,記者從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獲悉,該所構建了時間跨度為2012–2024年、空間覆蓋包括祁連山及三江源地區的青海地區典型冰川面積及冰儲量數據集。

青藏高原冰川作為亞洲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動態變化對地區人類生存和社會穩定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青海省冰川面積占青藏高原總冰川面積的15.3%,冰川是青海重要的水資源儲備。
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工程師趙彤介紹,為全面了解青海地區冰川長期變化特征,基于Landsat系列遙感影像,科研人員采用多波段閾值法結合數字高程模型,通過波段分析、地形過濾及人工目視修訂,對青海地區典型冰川邊界進行提取,構建了青海地區典型冰川面積及冰儲量數據集。
趙彤表示,與傳統研究方法相比,本研究方法在處理陰影區、表磧覆蓋和冰川邊界模糊問題上表現出更大的優勢,同時提高時間分辨率,從以往的每隔5年或者10年一期,提高至每隔3年一期,為冰川動態監測和氣候變化研究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數據支持。
從本次研究得到的結果來看,2012–2024年期間,研究區冰川面積持續減少,其中,各拉丹東冰川面積變化最顯著,累計減少16.62平方公里;團結峰次之,減少15.40平方公里;阿尼瑪卿和八一冰川的減少量相對較小。
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李曉東表示,該數據集具有高分辨率、高現勢性和長時間序列的特點,能夠為青海地區冰川的動態監測、氣候變化響應分析及冰川水資源評估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同時,數據集也可廣泛應用于生態保護、水資源管理及冰川災害評估等領域,為相關政策制定和科學研究提供數據基礎。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