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十四五”答卷·科技支撐強國建設丨科技創新奏響制造強國建設“三重奏”

2025-08-28 07:53:04 來源: 科技日報 點擊數: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一張手機屏幕大小的箔材,半透明狀,放在200倍顯微鏡下看,上有200萬—400萬個小孔,孔距均勻——這種可用手撕開的不銹鋼,放眼全球,只有山西太鋼能生產。

近日,“手撕鋼”迎來新突破——厚度僅0.025毫米、精度達1微米的掩膜版用精密箔材問世,填補了光刻工藝關鍵耗材的行業空白。“其他國家干不了,經過攻關,我們干出來了!”太鋼人自豪地說。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提升自主創新水平,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這關系中國前途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增強制造業競爭優勢,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5年來,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速躍遷。一批關鍵領域實現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跨越式突破,200多種主要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造的越來越好。

攀高:沖擊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5月28日,國產大飛機C919迎來商業運營兩周年。兩年來,其已實現常態化商業運營,航線網絡覆蓋國內16個城市,共有18架投入商業運營,執飛20余條航線,累計運輸旅客超205萬人次。

搏擊長空的C919,飛出自主創新的新高度。研發征程中,我國首次走完了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制大型客機的全過程,具備了大型客機設計、制造、試驗、試飛及適航取證等能力,攻克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一批核心能力,才啃下這塊“硬骨頭”。

要上天,也要入地。4月16日,隨著刀盤緩緩轉動,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超大直徑盾構機“中鐵1459號”順利下線,刷新我國出口海外盾構機開挖直徑紀錄。

盾構機被稱為“工程機械之王”。“中鐵1459號”既有“大塊頭”,更有“大智慧”。它配備的換刀機器人實現了盾構機無人化毫米級精度自動換刀作業,效率較傳統人工提高5—8倍,還配有滾刀在線實時磨損監測等系統,可有效解決復雜地層中的掘進和沉降控制難題……20多年自主研發,鑄成國產盾構機硬實力,成就高端制造金招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端制造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建設制造強國,必須加強技術研發,提高國產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國家才能真正強大起來。

“在邁向制造強國的進程中,科技創新始終扮演核心驅動力的角色。”賽迪顧問先進制造業研究中心分析師郝璐璐說,通過突破關鍵技術瓶頸、推動產業升級、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國制造正從“規模優勢”向“質量優勢”躍遷。

“十四五”期間,高端制造捷報頻傳。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建成運營、商用可重構5G射頻芯片創新成果成功發布、全球首臺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并網發電、全球首艘第五代大型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完成接卸作業……

“在高端制造業的需求拉動下,產業發展更加協調有力。”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智能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李優表示,中國制造不斷沖擊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同時,筑牢了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根基。

制造業攀高向新,創新腳步不停。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變化:2024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長4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6.3%;截至今年6月,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高達147.2萬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占高價值發明專利總量的七成左右。

向智:數智轉型強勁發展脈搏

自動觀察、規劃、完成清掃,還能聽懂指令,進行定點清潔……裝上浙江有鹿機器人公司聯合通義千問共同開發的通用大腦,掃地機器人變得“耳聰目明”。

機器人甚至可以生產機器人。廣東拓斯達工業機器人公司將傳統工業機器人的控制軟件與通義千問大模型結合,使其在指令控制、傳感反饋等方面能力顯著提升,可與工程師語言交互,無代碼完成碼垛、噴涂、裝配等復雜任務。

“未來,所有能移動的物體都可能成為智能機器人。它可以是工廠里的機械臂、工地的起重機、倉庫的搬運工、救火現場的消防員,以及家庭里的寵物、保姆、助理。”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吳泳銘說,“工廠里也會有更多機器人在大模型的指揮下生產機器人。”

新興產業加速集智聚能,傳統產業同樣搶搭數智快車。寶武鋼鐵集團熱軋生產線上,一塊260毫米厚的鋼坯被軋制成1.2毫米厚的鋼板前,要經過20道工序,涉及300多個參數設定。過去,每當調整鋼板的種類和尺寸時,工程師都需重新調試,一次耗時約5天。

如今,盤古大模型將時序數據、工藝參數等進行代碼化,通過深度學習精準預測最優參數,預測精度提升5%以上,年化經濟效益超千萬元。華為云還與寶武鋼鐵集團在煉鋼、新鋼種研發等多個領域開展大模型應用研究。

“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以‘鼎新’帶動‘革故’,以增量帶動存量,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技術創新驅動下,數智浪潮席卷各行各業工廠車間。截至今年3月,我國建成超過3萬家基礎級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已覆蓋41個工業大類,全國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83.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66.2%。

從研發投入看,2024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68%,規模增加到3.6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二。從投入主體看,企業是研發投入高增長的主要力量,企業研發投入占比超過77%。這都說明,中國正從全球制造中心大步邁向全球創新中心。

逐綠:加快打造綠色低碳未來

7月26日,山東東營時代零碳產業園項目現場推進會召開,全國首個100%綠電直連的零碳產業園在山東開建。

這個總投資超百億元的“綠色巨無霸”,可實現清潔能源自給自足。風光發電保障穩定供能,電力告別依賴公共電網的運輸,實現全產業鏈零碳……昔日石油之城東營扛起能源大旗,樹立零碳產業生態新標桿。

而在西北邊陲的新疆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全球最大的壓縮氣體儲能電站正加快建設。這座巨型充電寶,能夠利用二氧化碳壓縮膨脹實現清潔能源儲存,我國新型儲能技術再獲突破。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光伏發電設備、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這“新三樣”,不僅是制造業創新發展新引擎,也是中國制造走出國門的亮麗名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做強綠色制造業,發展綠色服務業,壯大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和供應鏈,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

“科技創新將綠色愿景轉化為經濟現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科技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崔志廣表示,“十四五”以來,技術攻關、平臺建設、成果轉化、體系優化等一系列工作有效支撐了制造業綠色低碳化發展。

“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在于強化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綠色低碳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郭剛說,我國持續加大綠色科技創新力度,攻克綠色制造共性技術難題,完善相關標準,通過推廣應用先進綠色低碳技術,實現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十四五”時期,中國制造呈現由大到強、由量到質的深刻轉變,規模優勢不斷鞏固,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累計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6430家,其產值約占制造業總產值的20%。這些工廠基本實現了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清潔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

“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持新老并舉、實數融合,錨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全面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李樂成表示。

責任編輯:王倩
網友評論
最熱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了

抱歉,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或開啟了瀏覽器兼容模式,這會影響您正常瀏覽本網頁

您可以進行以下操作:

1.將瀏覽器切換回極速模式

2.點擊下面圖標升級或更換您的瀏覽器

3.暫不升級,繼續瀏覽

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