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科學家研制出一款微型流體芯片。與傳統芯片不同的是,其內部結構能模擬人腦的神經通路,“記住”過往的電信號變化,展現出類似大腦神經元的學習與適應能力。這一突破有望為新一代計算機技術打開全新大門。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
這款芯片僅有一枚硬幣大小,由一種特制的金屬有機框架(MOF)材料構成。它通過微細通道引導離子運動,模擬了計算機中晶體管的開關功能。
該芯片擁有獨特的層級結構,能夠以選擇性、非線性的方式調控質子和金屬離子的流動。這種能力在納米流體領域尚屬首次實現,其不僅具有記憶效應,也為克服當前電子芯片的局限性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團隊強調,他們首次在納米流體器件中觀察到質子的飽和非線性傳導現象,這為開發具備記憶甚至學習能力的離子電子系統開辟了新路徑。
為驗證芯片性能,團隊構建了一個包含多條MOF通道的小型流體電路。結果顯示,該芯片不僅能像晶體管一樣響應電壓變化,還展現出記憶效應,未來有望應用于液體數據存儲或類腦計算系統。
團隊認為,這一進展標志著人類在開發“像人一樣思考”的液體計算機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