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在2025年歐洲胃腸病學周(UEG Week 2025)活動上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微塑料(環境中常見的小于5毫米的塑料顆粒)會改變人類腸道微生物群,其中一些變化類似于與抑郁癥和結直腸癌相關的模式。這項研究是首批直接檢查不同類型微塑料如何與人體腸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的研究之一。

該研究使用5名健康志愿者的糞便樣本進行體外腸道微生物培養。隨后,這些培養物暴露于5種常見的微塑料——聚苯乙烯、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濃度分別反映了人體暴露量的估算值,并暴露于更高劑量以研究潛在的劑量依賴性效應。
雖然總細菌細胞數和活細菌細胞數基本保持不變,但與對照組相比,經微塑料處理的培養物的酸度持續顯著增加,表明微生物代謝活動發生了改變。
進一步分析顯示,細菌組成發生了微塑料特異性的變化,某些細菌群體的數量增加或減少,具體取決于微塑料的類型。在幾個細菌科中觀察到的變化,大多發生在芽孢桿菌門內。芽孢桿菌門是腸道細菌的一個關鍵群體,對消化和整體腸道健康至關重要。
這些細菌組成的變化伴隨著細菌產生的化學物質的變化,其中一些與觀察到的酸度增加相對應。某些微塑料類型改變了戊酸和5-氨基戊酸的水平,而另一些則影響賴氨酸或乳酸,突出了微塑料—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的復雜性。
重要的是,在這些微塑料誘導的微生物組成變化中,有些反映了先前與抑郁癥和結直腸癌等疾病相關的模式,凸顯了微塑料暴露對疾病風險的潛在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