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駐德國記者 李山
2025年的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于9月8日在德國慕尼黑拉開帷幕。展會以“‘動’悉一切”為主題,強調展會是移動出行、可持續發展和技術創新的全球平臺。中德兩國車企積極參展,意圖引領移動出行新時代。
據主辦方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和慕尼黑展覽中心的統計數據,世界各地共有748家展商前來參展,其中57%來自德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而中國是德國以外參展商最多的國家,共有116家展商來自中國,其中包括11家中國汽車制造商。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慕尼黑車展是一個展現其進軍歐洲市場的重要平臺。而包括特斯拉在內的美國車企和日本主要車企的缺席使得中國車企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德國汽車制造商目前正受到來自美國高關稅,以及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銷量下降的挑戰。他們期待借助車展脫穎而出,特別是備受關注的奔馳、大眾、寶馬和奧迪等傳統重要品牌。在慕尼黑車展上,這些品牌都發布了重磅級電動新車,集中展現了它們在電池、智能座艙與自動駕駛領域的突破。
例如,寶馬推出iX3新電動汽車,這款續航里程達800公里的汽車正將目光瞄準中國市場;奔馳則押注電動化轉型的關鍵車型GLC EV,支持320kW超快充,WLTP續航超650公里;奧迪發布的純電雙座跑車Concept C,首次在敞篷車上采用電動伸縮硬頂。
對于德國傳統車企而言,這場主場技術秀不僅是對市場壓力的回應,更是對豪華車定義權的捍衛。當奔馳的能量回收系統、寶馬的碳化硅技術、奧迪的固態電池相繼落地,傳統豪華車品牌正通過核心技術創新重構電動時代的競爭優勢。他們希望融合中國的尖端新能源和智能化技術,并利用傳統豪華品牌的底蘊重回巔峰。
另一方面,中國汽車制造商正準備為歐洲市場推出一系列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包括比亞迪、小鵬汽車和零跑汽車在內的中國車企正積極在慕尼黑車展上展示新車型,旨在拓寬產品線并加緊進軍歐洲市場。根據市場觀察機構Jato Dynamics的分析,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在歐洲市場的份額超過5%。正如Inovev信息平臺的描述:2025年慕尼黑車展是“中德兩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爭奪霸主地位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