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陳忠偉:給退役電池“第二次生命”

2025-10-31 10:40:47 來源: 科技日報 點擊數:

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能源催化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實驗區內,該所研究員陳忠偉正凝視著屏幕上跳動的曲線。“這是剛再生的三元正極材料電池的循環曲線。用這種材料做成的電池,在充放電1000次之后,電量仍然能達到全新狀態的92%?!彼钢€,話語中藏不住興奮。

近日,由陳忠偉團隊完全自主研發的連續化回收中試裝置,成功穩定運行并產出多批高品質再生正極材料。這一成果不僅驗證了回收技術的先進性,更標志著再生材料從“可用”邁入了“更優”的全新階段。

從南京工業大學的一名青澀學子,到國際能源領域的杰出科學家,陳忠偉的科研之路,始終踐行著“全鏈條貫通”的創新理念。

提出閉環創新體系

在1992年高考時,陳忠偉選擇了南京工業大學硅酸鹽工程專業?!拔耶敃r就覺得,材料科學能通過設計物質的內在結構,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和環境等領域面臨的諸多關鍵挑戰?!彼貞浀?。

“材料科學能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和環境等領域的諸多關鍵挑戰”這一理念,也成為他今后30余年科研航程的指向標。

在華東理工大學攻讀化學工程碩士學位期間,陳忠偉首次接觸到電化學。從此,他與電池結下不解之緣。時刻關注產業前沿的陳忠偉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敏銳地意識到,隨著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產業的迅猛發展,動力電池的回收與資源安全將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

“電池是能源的血液,回收就是血液的循環?!碧崞鹱约旱难芯績热?,他常這樣比喻。2019年,他提出“從源頭到回收端的閉環創新體系”,并前瞻性地布局人工智能在電池領域的應用研究,構建電池全鏈條的研究體系,覆蓋電極設計、儲能機理和綠色再生全過程。

2022年,陳忠偉加盟大連化物所,擔任能源催化與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他在大連化物所組建了170余人的研發團隊,形成涵蓋材料、電池、系統的完整研究鏈條,同時布局人工智能,用AI賦能研究。

短短兩年間,團隊成果屢登國際頂級期刊,并服務于國家重點項目,為我國新能源技術的自主創新注入了強勁動力。

開發“一步法”電池回收工藝

如何實現電池價值最大化是陳忠偉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首先要考慮梯次利用,其次是材料再生?!标愔覀フf。為推動電池梯次利用,他帶領團隊開發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電池健康狀態快速評估系統。“這套系統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電池容量、功率、內阻等關鍵參數的檢測,準確判斷電池的剩余價值,為不同狀態的退役電池找到最適合的二次應用場景?!彼榻B。

在推進電池梯次利用的同時,陳忠偉帶領團隊創新開發了“一步法”電池回收工藝。

過去,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通常依賴“溶解—萃取—除雜”三步法,流程復雜、能耗高、污染重。為突破瓶頸,陳忠偉團隊提出“選擇性浸出+共沉淀”策略,創新提出開發“一步法”電池回收工藝。這一工藝在一個連續反應體系中即可完成浸出、提取與前驅體再生。

對于當時的陳忠偉來說,這是一條從未有人嘗試過的道路。

“必須推倒重來,走‘可持續浸出+ 一步再生’的路子。”經過深思熟慮,陳忠偉將團隊分成材料、工藝和應用放大三組開展協同攻關。

攻關并非一帆風順。起初,團隊在電池正極材料再生技術方面取得實驗室階段突破,論文成果備受贊譽。然而,當他們滿懷信心地將技術推向公斤級的放大驗證時,失敗驟然出現。反應規模急劇放大后,熱量與物質傳遞不均,導致產品純度劇烈波動,批次合格率一度低至慘淡的20%。

面對困局,陳忠偉展現出其獨特的“全鏈條”思維。他并未糾結于在原有技術路線上修修補補,而是果斷帶領團隊“逆向溯源,重構工藝路徑”。

“失敗不是沒有收獲,而是排除了一條錯路?!泵慨敼リP遇到困難,他總是這樣鼓勵情緒低落的團隊成員。

轉機出現在2024年底。當時,團隊發現,在無氧環境中,有機醋酸可在常溫下快速溶解正極材料,同時精準提取鎳、鈷、錳,萃取率超過99.8%,對鐵、銅等雜質的去除率超過97%。這種有機酸體系成本僅為傳統方法的五分之一,且可循環使用5次以上,真正實現低成本、無污染的綠色再生。

陳忠偉立刻帶領團隊乘勝追擊,自主設計出“連續流共沉淀反應器”,實現浸出液與沉淀劑的連續反應,讓正極前驅體在反應塔內直接生成。這使得傳統125小時的三步流程被壓縮至4小時,效率提升數十倍。

更多的驚喜接踵而至。他們將三步法應用于鈉電正極材料制備后,制作出的電池獲得了更長的壽命與更高的穩定性?!鞍磧δ芟到y每月充放電5次計算,電池能用20年;用于電動車,則能用12年?!标愔覀フf,“這意味著退役鋰電正極不僅能再生,還能升級為下一代材料,真正實現‘變廢為寶’?!?/p>

這項技術讓廢舊鋰離子電池的回收效率超過99%,成本降低近40%,污染水平顯著降低。而且再生材料性能與原生材料相當,有些指標甚至表現更優。

在這之后,陳忠偉又帶領團隊完成了從實驗室樣品到中試示范的跨越。他說:“科技創新只有嵌進產業鏈,才算真正落地?!比缃?,一步法技術已完成了預可研論證,為我國廢舊電池的規模化、綠色化回收提供了可復制的路徑。

實驗室成果在生產線上“開花”

“沒有‘橋梁’,實驗研究和成果轉化就像兩座‘孤島’。”在陳忠偉看來,電池回收不是單一技術問題,而是一項復雜的產業系統工程。他不僅深耕燃料電池、鋰電池等下一代電化學能源體系的源頭創新,更著力推動實驗室成果走向產業化。

為了搭建前沿基礎研究與重大工程應用的橋梁,他推動團隊建立了涵蓋退役電池拆解、正極回收、再生制備、性能驗證到再利用的全鏈條技術體系,并引入生命周期評估與技術經濟分析,確保電池回收利用的每一步工作都符合綠色低碳理念。

“論文里的曲線再漂亮,如果不能落地就是紙上談兵。”陳忠偉常對學生說。因此,在技術的研發階段,他就主動對接國內龍頭新能源企業,“國家需要什么,我們就研究什么”。

在陳忠偉的不懈“澆灌”下,實驗室中的“種子”逐漸在生產線上“開花結果”。大連化物所已建成噸級的再生正極材料中試線?!斑@條中試線運行半年來,已為多家電池企業提供再生材料,反饋都很好。”中試線負責人、大連化物所楊庭舟介紹,某儲能企業使用陳忠偉團隊研發的再生中鎳三元材料后,電池成本降低了32%,循環壽命提升了20%。

陳忠偉并不滿足。如今,他和團隊正與企業共同規劃千噸級示范線,推動形成“科研—示范—產業”聯動機制,構建動力電池回收與再生利用平臺。已建成的關鍵材料與技術中試基地、電芯與電池模組中試基地,為核心技術的工程化驗證和成果轉化提供了堅實支撐。未來,該體系還將擴展至磷酸鐵鋰、鈉離子電池等多類型儲能材料,助力我國占據全球循環經濟領域的技術制高點。“我們希望讓每一塊退役電池都有‘第二次生命’?!标愔覀バχf。

責任編輯:婁玉琳
網友評論
最熱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了

抱歉,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或開啟了瀏覽器兼容模式,這會影響您正常瀏覽本網頁

您可以進行以下操作:

1.將瀏覽器切換回極速模式

2.點擊下面圖標升級或更換您的瀏覽器

3.暫不升級,繼續瀏覽

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