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姚友明 付瑞霞 張晨光
正在中國“農科城”楊凌舉行的第32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塔吉克斯坦杏和公司負責人普洛特·阿舒羅夫的攤位前人頭攢動。他帶來的杏干、桑葚果糕、果茶等產品,頗受展會觀眾青睞。
“這是我第三次來參加楊凌農高會了,”阿舒羅夫說,“今年,我和我在中國的合作伙伴一起,在西安開了一家我們公司的分公司,我們決定進一步經營好中國這個大市場。”
讓中國和阿舒羅夫家鄉緊密相連的絲綢之路,自古就是一條中外農業交流合作的共同繁榮之路,農業交流和農產品貿易千年不絕。
楊凌所在的中國西北地區,主要為干旱半干旱地區,與塔吉克斯坦所處中亞大部分區域的氣候、地理條件相似。近年來,特別是2019年中方倡議在楊凌設立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以來,中國和上合組織國家農業交流合作持續推進,中國技術、中國方案開始走向其他上合組織國家,為當地減貧事業和農業發展貢獻力量。
2017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員張正茂前往哈薩克斯坦,參加中哈糧油作物生產科技示范園建設項目的實施工作。經過調研他發現,哈薩克斯坦土壤肥沃、光熱資源充足,適宜種植小麥,但當地小麥的抗病性和抗倒伏性不足。幸運的是,中方團隊之前在這方面積累了不少研究經驗。
張正茂坦言,“中哈雙方優勢的互補性讓合作水到渠成。”隨著新品種、寬幅溝播技術在示范園投入運用,示范園小麥的單位產量相對當地對照品種平均提高20%到30%。
將哈薩克斯坦的一些春小麥品種帶回國做試驗,張正茂發現其實這些品種也有諸多優良特性。“通過種子資源的雜交,未來有機會選育出適應能力更強的小麥良種。”張正茂說。
在吉爾吉斯斯坦,蘋果是一種深受當地居民喜愛的水果。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張東的示范園里,最近,他正在檢查明年即將出口到吉爾吉斯斯坦的蘋果苗木。通過張東自己摸索出的一系列管理技術,讓這些蘋果在栽植后的第二年就能掛果,第四年就進入豐產期,畝產量超過7000斤。
“以前吉爾吉斯斯坦更愿意從歐洲進口蘋果苗木,一棵苗木大概折合人民幣百元以上,現在我們的特級苗每棵的銷售價格只有50多元錢,一般的每棵只售30多塊錢,”張東說,“我們一共要為當地15萬畝的蘋果園育苗,讓中國蘋果‘紅’遍比什凱克。”
2024年至今,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已舉辦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減貧合作等主題國際農業技術培訓16期,吸引400多名上合組織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農業官員和技術人員來楊凌學習,9000多人次參加農業技術遠程講座。
“上合組織國家共同致力于促進農業商品貿易,拓寬交流渠道,加強農業人才培養,這讓上合組織在保障糧食安全、增進各國人民福祉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上合組織副秘書長奧列格·科佩洛夫表示。
“未來,我們將充分釋放楊凌作為上合組織農業示范基地的潛力,繼續努力為各國農產品和農業技術的順暢交流創造有利條件。”科佩洛夫補充道。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