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近日,記者從新疆農業質量協會獲悉,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部門等單位組成的測產專家組,在岳普湖縣、莎車縣、疏勒縣開展復播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高產示范田實測驗收。岳普湖縣鐵熱木鎮百畝攻關田、巴依阿瓦提鄉千畝示范田創造了新疆“冬播孜然+復播玉米”“冬小麥+復播玉米”高產紀錄。
據測產,岳普湖縣鐵熱木鎮百畝攻關田平均畝產1048.85公斤,突破了南疆復播玉米的噸糧田高產紀錄;巴依阿瓦提鄉千畝示范田平均畝產789.60公斤,創造新疆復播玉米高產紀錄。
據介紹,岳普湖縣鐵熱木鎮百畝攻關田創造高產紀錄的核心,是引進了“冬播孜然+中晚熟玉米+玉米晚收+冬麥晚播”種植新模式以及配套關鍵技術。該種植新模式及配套關鍵技術,是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科學院作物所楊杰研究員團隊集成研發的,通過種植生育周期短的孜然,為復播中晚熟玉米留足生育周期,從而實現了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
楊杰說,5月底收孜然,6月初種玉米,實現搶時早播,玉米早種了10到15天,生育期延長到了100到120天,光熱利用效率提高了10%以上,相當于讓1畝地長出了1畝半地的產量收益。
“過去,我們種植小麥加青貯玉米,每畝能可賣2200元左右。今年我種的是孜然加籽粒玉米,能賣到每畝3800元以上。”岳普湖縣鐵熱木鎮協開爾村村民阿卜杜力木·如孜說。
據悉,此次創高產運用的種植新模式,是傳統“兩早配套”模式的創新與優化升級,預計未來3到5年,這一新模式將在南疆逐步推廣應用。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