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10月17日—18日,廣東省首個“全國科普月”暨第八屆“廣東科普嘉年華”成果匯展及科普夜市在廣東科學中心舉辦。活動圍繞“科技改變生活 創新贏得未來”主題,以“多元融合、全齡友好、互動體驗”為特色,推出《科普法》宣傳、科普夜市、圖文展覽、科普互動等一系列精彩內容。以“科普+”的理念,打造集科普展演、文創、夜經濟于一體的科普盛宴,立體式、全方位展示廣東省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的新成果,為科技創新強省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科學動能。

為展示全省各地開展“全國科普月”活動的成果和典型,進一步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現場舉辦廣東省首個“全國科普月”暨第八屆“廣東科普嘉年華”成果匯展,設置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聯合行動、國之重器聯合行動、高校科協聯合行動、企業科協聯合行動、科普教育基地聯合行動、現代科技館體系聯合行動、云上科普月聯合行動、科普閱讀進萬家行動、地市聯合行動等九個方面的重要成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宣傳展示墻。
活動現場不僅有這些傳統的展覽展示,觀眾在現場還可以暢游廣東科學中心十三大主題展館,觀看科普電影、無人機夜空表演、大家樂科普大舞臺、酷炫的科普劇、科普小品表演、沉浸式空中劇場等。
科普夜市邀請中醫藥博物館、廣汽埃安等近30家單位參會,設置多個特色攤位,涵蓋AI智能、科普文創、趣味樂活等板塊。傳統中醫藥、非遺、人工智能等亮相科普夜市,以新奇有趣的展品,傳遞科學生活的理念,促進科學知識的普及和應用,展現了科技與日常生活的和諧相融。

古法造紙書、活字印刷、投壺游戲……領取古法造紙包,活字印刷術材料,現場體驗古法造紙,活字印刷,感受古代記憶的現代穿越。各種好玩有趣的科普互動游戲,讓觀眾在科普集市中感受到別樣的樂趣。
科普夜市現場設置探索科學奇妙夜互動區,設置古今技藝解析、傳統游戲科學探秘、古為今用科技體驗三大板塊。運用前沿技術拆解傳統的造紙術、活字印刷術的制作原理、材料運用等,結合投壺游戲,激發觀眾對科學的探索熱情,讓觀眾能夠在互動體驗中了解傳統文化,學習到古代技藝中的科學知識。
在為期2天的活動中,廣東科學中心13大主題場館和精彩科普電影面向公眾開放,其中科學中心最新推出的《與AI同行:走進智能文明的新紀元》備受歡迎。此外,「skyocean」空中劇場、科普大銀幕(科普影片及互動活動)、球幕音樂會、科普集市舞臺等活動好戲連臺,引領觀眾近距離體驗自然奧秘,感受科技魅力。在科普大銀幕環節,廣東科學中心推出原創科普視頻《微粒之光》,同步開啟“科普電影+互動研學”活動新模式,面向青少年學生群體普及大科學裝置研究的前沿科研成果。
另悉,今年9月是首個法定“全國科普月”,廣東全省30余個省直單位聯合,21個地級以上市、122個縣(市、區)已開展超過3000場活動。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