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代小佩
射釘器,俗稱“射釘槍”,是一種用于建筑裝修等領域的快速緊固工具,利用壓縮空氣、火藥燃氣或電力驅動,將釘子、螺栓等緊固件高速射入混凝土、鋼材、木材等硬質材料進行作業。近年來,利用射釘器改制火藥槍行為在部分地區較為普遍,甚至有的地方出現以此殺人、傷人的惡性案件。
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震懾、警示、教育作用和司法裁判的規則引領和價值導向作用,10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近年來生效的6個依法懲治射釘器改制火藥槍犯罪典型案例。
本次發布的典型案例,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依法從嚴懲處,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涉及持射釘器改制的火藥槍致人輕傷、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通過網絡非法買賣、郵寄改制后的射釘器主體及配件等,這些行為均違反國家槍支管理規定,給社會公共安全帶來不穩定因素,對于依法構成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罪和第一百二十八條非法持有槍支罪的,人民法院堅決依法從嚴懲處。
二是堅持寬嚴相濟,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為實現治罪與治理有機統一,人民法院審理此類案件始終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于犯罪情節惡劣,社會危害性大的,依法從嚴懲處;對于出于個人收藏、愛好等目的或者歷史遺留等原因非法持有,未用于非法用途,未造成嚴重后果,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從輕、減輕處罰情節或者主動上繳的,依法從寬處理,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有的適用緩刑,體現了寬以濟嚴,鼓勵自首、立功,以及主動上繳槍支等行為。
三是標明行為紅線,提高社會公眾防范涉槍違法犯罪風險意識。人民法院審判過程中發現,部分涉案人員法律意識薄弱,對涉槍違法犯罪的危害性認識不足。通過此次公布典型案例,進一步明確司法底線、進行規則指引,向社會傳遞禁止任何形式對槍支及槍支零部件實施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等行為的信號,強化公眾對槍支管制的重視和敬畏。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