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魏依晨
近日,江西省水生生物資源調查監測鷹潭站的工作人員走進信江干流鷹潭段,正式啟動2025年度索餌期水生生物資源調查監測工作。
鷹潭已連續4年開展水生生物資源調查,水下“生命檔案庫”持續更新中,這將為信江生態保護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與科學依據。調查現場,科研人員利用特制的采水器深入不同水層采集水樣,這些水樣將用于分析浮游生物群落結構;專業的底棲生物采樣器緩緩沉入江底,精準采集淤泥中的螺、蚌等底棲生物;在魚類調查區域,監測團隊協同漁民進行捕魚作業,仔細記錄不同種類魚的種類、體長、重量等信息。
工作人員還通過水質監測設備,實時記錄水溫、酸堿度、溶解氧等關鍵指標,全方位捕捉信江生態的“脈搏”。

南昌大學副教授簡少卿說:“水生生物資源調查對于維護生態平衡意義非凡。信江作為江西重要水系,其水生生物多樣性是生態健康的重要指標。連續多年的調查,能讓我們清晰洞察信江生態系統的動態變化,無論是物種數量增減,還是群落結構調整,都反映著生態環境的細微改變。這些變化可能源自氣候變化、人類活動等多種因素,通過持續監測,我們能夠精準定位問題,為后續生態保護提供科學指引。”

“調查結果就像生態系統的‘體檢報告’,我們能據此精準‘開方’。”鷹潭市農業農村糧食局相關負責人說,比如,根據數據調整增殖放流的“物種清單”,讓放流的魚苗更貼合水域需求;優化禁捕管理策略,在魚類繁殖關鍵期和棲息地實施更嚴格的保護,讓信江生態修復更有針對性、更見實效。
通過這四年的調查,鷹潭已初步掌握信江水生生物的基礎信息,短須白甲魚、子陵吻蝦虎魚等珍稀物種的蹤跡被發現,生物多樣性狀況得到更清晰的呈現。未來,鷹潭將繼續深化調查工作,不斷更新水下“生命檔案庫”,并依據調查成果,制定更具針對性的信江生態保護策略,讓信江永葆生機與活力。
(受訪者供圖)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