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記者9月24日獲悉,作為廣州—湛江對口幫扶協作和產業合作關鍵平臺,廣州市—湛江市產業轉移合作園(以下簡稱廣湛園)聯合長城戰略咨詢等專業機構,積極謀劃應用場景創新工作,圍繞兩市協作效應最強的海洋經濟領域,在全國率先探索以應用場景為紐帶,推動對口幫扶向雙向賦能升級的有效路徑。

湛江市三面臨海,是中國大陸最南端的港口城市。湛江共有海洋面積2.1萬平方公里,大小島嶼102個,海岸線總長2023.6公里。湛江被列為“全國首批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等。
廣州是海洋科技創新的戰略重地,擁有18所涉海高校,32個海洋類實驗室,54家涉海科研機構。種苗飼料方面,廣州擁有全省70%以上的農業科研院所和90%以上的農業專業人才,已建成1個國家級和6個省級水產良種場。養殖裝備方面,廣州是華南地區最大、最完善的海洋工程裝備研發和制造中心,聚集了一批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海工裝備技術研發設計單位。
2023年,廣東省提出,支持廣州對口幫扶協作湛江共建打造市級產業轉移合作園區。廣州湛江兩市簽署共建協議,明確廣湛園與奮勇高新區融合發展,由廣州主導園區規劃建設與招商。廣湛園位于湛江西南部、雷州半島中部,總規劃面積50.16平方公里,周邊有大量海洋牧場項目布局。
對此,廣州、湛江聯合開展應用場景創新,通過挖掘、發布湛江海洋經濟應用場景項目,開展系列對接活動,充分發揮湛江海域遼闊、海洋漁業全國領先優勢和廣州海洋科技、人才、資本雄厚的優勢,為廣州乃至全國的海洋創新企業新技術、新產品在湛江驗證應用和迭代升級提供機會。
目前,湛江市圍繞重力式深水網箱、桁架式網箱、養殖工船等開展全面探索。2024年,湛江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3367個,占全省55%,總養殖水體1085萬立方米;擁有6個桁架式平臺,總養殖水體25.5萬立方米,以及一艘養殖工船。其中,“恒燚1號”是半潛錨泊桁架式智能養殖平臺,也是目前廣東規模最大的海上養殖裝備。“湛農1號”是廣東首臺且規模最大的座底式桁架可升降智能養殖平臺。“海塔一號”是1型深遠海養殖網箱試驗平臺,作為全球首例全潛懸浮定深高抗臺養殖平臺,設計養殖水體約8萬立方米,適用于南海離岸20—300公里海域。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