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梁樂 通訊員 陳遂中
近日,位于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農田傳來喜訊:依托新疆農墾科學院技術力量創建的百畝田、千畝方春播玉米示范田,平均畝產分別達到1228.5公斤、1107.1公斤,創下南疆沙化土地春播玉米單產紀錄。

記者從新疆農墾科學院獲悉,根據《兵團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部署,由兵團農業農村局牽頭,新疆農墾科學院連續3年組織精兵強將扎根大漠,探尋糧食高產新路徑。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二師三十七團、三十八團毗鄰塔克拉瑪干沙漠,多數耕地為新開墾的沙化土地,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弱,且沙塵天氣多、風力大,發展農業具有天然劣勢。

對此,從2023年開始,新疆農墾科學院每年從國內引進高產抗逆品種進行篩選,經過2到3年的努力,篩選出了4到5個適應當地沙化土地的玉米品種。同時,科研團隊調整種植模式,制定出春播籽粒玉米“噸糧田”攻關技術方案,按照“增密、降高、系統化調、肥水調控”玉米整建制噸良田技術路線,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集成,形成了籽粒玉米良種良法相配套的高產技術模式。

“高產紀錄的背后是我們的專家團隊連續三年攻關,探索出的廣泛適用于南疆乃至西北地區沙化土地,大面積種植玉米實現高產,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新疆農墾科學院研究員桑志勤說,下一步團隊將繼續以科技為引領,深化品種優化、技術集成與推廣服務,推動南疆沙化土地糧食產能持續提升,為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貢獻力量。
(陳遂中 攝)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