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9月8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關于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公布。《實施意見》旨在搶抓人工智能發展重大戰略機遇,突出應用導向,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支撐能源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實施意見》提出,到2027年,能源與人工智能融合創新體系初步構建,算力與電力協同發展根基不斷夯實,人工智能賦能能源核心技術取得顯著突破,應用更加廣泛深入。推動五個以上專業大模型在電網、發電、煤炭、油氣等行業深度應用,挖掘十個以上可復制、易推廣、有競爭力的重點示范項目,探索百個典型應用場景賦能路徑,培育一批能源行業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研發創新平臺,制定完善百項技術標準。到2030年,能源領域人工智能專用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總的看,我國能源領域已形成了場景覆蓋廣泛的人工智能發展格局。”國家能源局科技司相關負責同志表示,與此同時,相比于能源行業的高安全性與強專業性,以及對決策容錯率和知識體系完備性的嚴苛要求,人工智能技術在能源領域應用仍然存在著技術可靠性不足、數據基礎較為薄弱、電算供需逆向分布等不容忽視的問題與挑戰。
為面向能源各場景全方位賦能,《實施意見》圍繞煤、電、油、氣各能源品種,系統部署了人工智能+電網、能源新業態、新能源、水電、火電、核電、煤炭、油氣八大應用場景,培育壯大能源新產業新模式。縱向上,圍繞能源裝備制造、能源生產、輸運、調度、消費等環節,強化人工智能對能源產供儲銷的提質增效作用,提升能源系統整體效率。
聚焦智能化轉型需求急迫、數據基礎完備、應用價值明確、規模化應用潛力大的方向,《實施意見》以專欄形式明確了37個人工智能+能源的融合應用發展重點任務,涉及百余項場景。其中,油氣方向有6個,煤炭、電網、水電、能源新業態方向各5個,火電、新能源方向4個,核電方向3個。同時,《實施意見》提出了各項任務的建設路徑與目標。
為加大關鍵共性技術供給,《實施意見》圍繞數據、算力、算法,系統構建人工智能應用基礎支撐體系,提出人工智能在能源領域應用的三大共性關鍵技術攻關方向:夯實數據基礎,加快形成能源領域高質量數據集,確保能源數據全流程安全可靠;強化算力支撐,統籌規劃資源,構建算力、電力深度融合的算電協同發展機制;提升模型基礎能力,推動人工智能與能源領域軟件深度融合,加快突破人工智能綠色低碳技術瓶頸。
“能源領域智能化轉型,需要上下協同發力,部門協調配合。國家能源局將緊緊圍繞能源領域智能化轉型下一階段目標任務,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政策支持和指導協調,定期開展分析研究和總結評估,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重大問題,確保《實施意見》各項任務順利推進。”上述相關負責同志表示。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