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評論員
擘畫新藍圖,開啟新征程。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突出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將“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戰略任務進行專章部署,并強調科技創新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等方面的支撐作用,為“十五五”時期科技創新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
新質生產力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回溯“十四五”,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藥等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光伏風電裝機量等多項指標領跑世界,以商業航天、國產大飛機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欣欣向榮,未來產業呈現關鍵技術多點突破態勢……科技創新不斷重塑生產力形態,催生、引領和壯大新質生產力,繪制中國經濟的嶄新圖景。
“十五五”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從2025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只剩兩個五年。時間緊迫、任務繁重,我們必須緊扣高質量發展這一關鍵詞,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風高浪急”,大國博弈、科技競爭、產業鏈重組等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只有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嵌入產業發展肌理,才能在全球競爭中牢牢掌握主動權。以科技創新破解發展難題、激活產業潛能,成為如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必由之路。“十五五”時期,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
《建議》從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四方面作出部署。“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技術供給,形成創新的源頭動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將技術供給轉化為產業動能,培育新質生產力;“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提供人才與機制保障,為構建良好創新生態奠定基礎;“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為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提供依托載體和技術賦能。四大部署環環相扣、相互支撐,共同構成“源頭供給—成果轉化—生態構建—載體賦能”的完整創新鏈條,精準契合了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邏輯規律,為“十五五”時期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系統的路徑指引。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錨定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新目標,是接續奮斗、乘勢而上的動員令。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牢把握全會部署的戰略方向,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筆,以產業創新為墨,書寫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壯麗篇章!
 
 
             
						 
						 
						 
						 
								 
								 
								 
								 
								 
								 
								 
		 
			 
			 
				